親愛的同學們: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祭奠逝者、悼念先人、緬懷英烈的重要傳統節日。人們常以焚香燒紙、燃放爆竹等方式寄托哀思,但不安全隱患頗多,江蘇響水的爆炸、四川木里的大火,悲鳴尚在,忠魂未眠!慘痛的教訓歷歷在目,警醒我們防患未然。
值此清明節來臨之際,向全校師生倡議:秉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告別陋習,用實際行動向英烈致敬,祭奠先人,自覺做文明祭祀的帶頭人,“倡文明祭祀,度平安清明”。
一、轉變思想觀念,增強文明祭祀意識。積極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增強文明祭祀意識,摒棄掃墓祭祀燒紙錢、燃放鞭炮等陳規陋習,鼓勵用鮮花綠植替代紙錢香燭,踏青遙寄,倡導綠色祭掃、低碳祭掃,引導文明祭祀的社會新風。
二、強化防火意識,消除安全隱患。清明出行祭祀時,應強化防火意識,自覺遵守森林防火有關規定,做到出門不帶火、野外不吸煙,不燃放煙花爆竹、不點香燭、不燒紙錢,不攜帶任何火種進入林區,絕對服從防火人員的管理,嚴防火災事故發生。出行過程中,服從交通管理工作人員的引導,自覺遵守交通秩序、祭掃秩序,平安出行。
三、提倡文明節儉,發揮示范表率作用。廣大學生,特別是中共黨員和共青團員,應率先行動起來,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充分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自覺增強文明祭祀意識,將互聯網融入傳統習俗中,以簡樸節儉的方式寄托哀思,從自己家庭做起,積極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
四、弘揚傳統美德,做到“孝老愛親”。清明節,不只是祭拜先人,更要懂得孝敬老人。古人云:“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于前。”我們應該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多些陪伴與關心,樂老人之所樂,想老人之所想,做老人之所需,讓老人晚年在幸福中度過,才是最大的孝心。
同學們,“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在這個春風和煦的清明時節,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小手拉大手,從點滴做起倡導新風,傳承英烈精神,發揚光榮傳統,共度一個文明安全的清明節。
黨委宣傳部
學生工作部(處)
2019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