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香港浸會大學深圳研究院梁巖研究員在馬蘭芳樓307開展“飲用水消毒副產物(DBPs): 化學、毒理與分子標志物”專題講座。科技處處長陳文華、藥學與食品工程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師生逾100人參加了講座,講座由藥學與食品工程學院院長李紅光主持。
梁巖研究員聚焦飲水源頭水庫中有機物質經氯化消毒后所產生的DBPs的化學組成和毒性,通過已有報道文獻的大量數據分析和生物信息學計算,揭示CYP1基因可成為監控AOM水源氯化誘導的DBP的候選分子標志物。同時,證明了藻有機物是重要的DBPs的前體物質,且DBPs的組成及產量隨不同藻細胞生長階段、藻種、AOM的分子大小及氯化條件而不同,首次表明水體中藻類生化組成(蛋白質,脂類和碳水化合物)可有效預測DBPs的產生。
據悉,梁巖研究員,博導,中國科學院“BR計劃”A類人才,深圳市海外高層次B類人才(“孔雀計劃”B類人才),深圳市龍華區龍舞華章A類人才,深圳市龍華區第一、二屆政協委員。梁巖研究員主要從事環境健康、微生物、生物芯片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香港研究資助局項目、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廣東省科技廳、深圳市科創委等項目,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
這次講座內容豐富,講授精彩,針對性強,不僅拓寬了學術視野,為今后的學術研究和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文/圖 藥學與食品工程學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