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下午,生物科技與大健康學院學術沙龍第四期馬蘭芳樓307報告廳如期舉行。甘禮社教授和彭超副教授分別以《天然藥物中活性結構的發現與大健康產品開發》《MXene基光催化劑的表界面調控及其光解水制氫性能與機理研究》為主題做了專題報告。全院師生130余人參加了講座。
甘禮社教授為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現任江門市大健康國際創新研究院院長。他結合自己團隊的研究,介紹了從天然藥物中發現具有心腦血管保護、抗炎、降糖等活性的化合物,并結合基礎研究進行大健康產品(藥食同源功能食品、化妝品原料等)開發。隨后,甘教授還給老師們分享了國家基金申報的經驗,重點是課題研究的新穎性這個關鍵點,老師們表示受益匪淺。
彭超副教授研究方向聚焦于新型光電催化材料的結構調控及其高效催化污染物治理與清潔能源生產、高性能表面增強拉曼(SERS)基底的可控制備與在環境與食品分析中的應用。他介紹了發展低碳清潔能源是踐行“雙碳”目標的內在需求,而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是一種綠色清潔、可持續的能源生產技術。助催化劑修飾是減少其載流子復合、提高光催化制氫性能的有效途徑之一。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MXene),具有各向異性和高載流子遷移率,擁有豐富的表面基團和可調的理化性質。本次報告內容從MXene出發,原位生長金屬氧化物,制備了一系列MXene基光催化劑,根據其電子特性對催化劑的表界面結構進行精準調控,提高其光量子效率和光解水制氫性能。在此基礎上,對其界面電荷轉移機理進行詳細探究,以進一步指導高效光催化劑的可控制備。
本期學術沙龍由天然藥物開發及利用團隊和清潔生產團隊負責主講,引起了師生們圍繞人體健康和新藥物的開發展開了討論,不僅促進了課題的研究,也更好把理論運用于實踐中,讓科學研究更好服務生活。(文/圖 生物科技與大健康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