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彭士勇副教授課題組在國際化學著名刊物《ACS Catalysis》上發表了題為“Asymmetric (5 + 3) Annulation of Donor?Acceptor Cyclopropanes with Imidazolidines: Access to Saturated 1,4-Diazocanes”的研究論文(ACS Catal. 2023 ,13, 5752–5758)。

飽和1,4-二氮雜環,包括哌嗪、1,4-二氮雜庚烷和1,4-二氮雜辛烷,作為關鍵結構廣泛存在于藥物和天然產物中,例如Indinavir、Aripiprazole、Gatifloxacin、Suvorexant、Fasudil和Benzolactam-V8。與六元哌嗪和七元1,4-二氮雜庚烷相比,八元環1,4-二氮雜辛烷的合成面臨巨大挑戰。目前高效合成1,4-二氮雜辛烷的反應報道的很少,且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反應條件苛刻,原料合成困難,產率普遍較低,官能團兼容性較差等。因此,開發一種從簡單易得的起始原料高效合成1,4-二氮雜辛烷的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該工作根據前期研究成果(Org. Lett. 2022, 24, 6443?6448;ACS Catal. 2022, 12, 14647?14653),發展了一種銅催化的DAC與咪唑啉的(5 + 3)環加成反應,在溫和條件下以中等至優異的產率得到了一系列飽和的1,4-二氮雜辛烷化合物。進一步通過手性轉移(Chirality Transfer)和動態動力學不對稱轉化(Dynamic Kinetic Asymmetric Transformation)兩種策略,首次實現了1,4-二氮雜辛烷的不對稱合成。
五邑大學2021級研究生楊亮亮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五邑大學彭士勇副教授為該論文通訊作者。該工作依托五邑大學生物科技與大健康學院天然產物合成及方法學團隊,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經費資助。
《ACS Catalysis》是美國化學會(ACS)旗艦刊物,最新影響因子為13.7,主要刊登催化化學領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屬于化學學科Top期刊與中科院1區期刊。(文/圖 生物科技與大健康學院)